引自天強管理顧問公司網站
改革開放以來,勘察設計行業經歷了改革的陣痛,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在經歷了長達10年左右的高速增長后,近1-2年來行業開始進入迷茫期和困惑期。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一直難以有效突破,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行業進一步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的發布,在事關勘察設計行業改革發展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上指明了方向,將會對勘察設計行業未來的改革發展帶來深遠影響。以下筆者結合對行業發展面臨突出問題的思考,以及“決定”中與行業改革發展相關的重要改革舉措的解讀,談談個人的理解和體會,與讀者分享。
一、勘察設計行業發展方式亟待轉型
近年來行業發展仍然主要體現為數量規模型而非質量效益型的增長。下表是國家住建部發布的近三年(2010年-2012年)勘察設計行業統計年報中的五組數據,其中企業數量、從業人員數量、營業收入主要反映了行業發展的數量規模狀況,而收入利潤率、人均利潤總額則主要反映行業發展的質量效益狀況。從這兩類數據對比可以看出,近三年來,行業在數量規模方面仍然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態勢,而在質量效益方面則明顯呈現停滯甚至下降局面。
年份 |
全行業企業數量統計(家) |
全行業從業人員數量統計
(萬人) |
全行業營業收入統計
(億元) |
全行業收入利潤率統計
(%) |
全行業人均利潤總額統計
(萬元) |
2010 |
14622 |
142 |
9547 |
8.1 |
5.4 |
2011 |
16482 |
172 |
12915 |
7.9 |
5.9 |
2012 |
18280 |
212 |
16171 |
7.4 |
5.6 |
數量規模型增長的天花板效應日益顯現,行業發展方式亟待轉型。從筆者直接與行業內企業調研接觸的感受,越來越多的企業談到自身發展面臨的規模不經濟狀況日益明顯的問題,收入增長的速度比不上成本增長的速度;談到同質化競爭日益慘烈的問題,設計人員工作量增加,但收入卻不能夠同比增長,甚至不增反降;談到業務轉型步履艱難的問題,往往是從一個紅海跳入另一個紅海;談到被短期業績指標要求壓得喘不過氣來,無力顧及事關企業長期發展的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工作。所有這些問題都在說明,過去行業的發展主要還是依賴資源要素投入驅動,而非創新驅動,是一種外延式擴張而非內涵式增長。這樣的發展方式必然會面臨天花板效應。
二、制約行業轉型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滯后
行業發展方式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非常艱難,歸根結底需要用市場化方向的改革來推動。當前行業面臨發展轉型步履艱難,也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近年來行業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滯后。
首先,行業市場化方向的管理體制改革滯后,制約著行業發展方式轉型。目前的工程勘察設計市場既是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又是管制性非常強的市場。名目繁多的資質準入事項、各種形式的地區保護和行業壁壘,都在制約統一開放的工程勘察設計市場建設目標的實現,也使得市場應有的優勝劣汰、倒逼轉型的機制失靈;而工程建設產業鏈不同環節分段管理狀況長期未能改變,更制約行業為工程建設提供全過程、全方位服務能力的提升。更為嚴重的是,過多的行業管制導致行業競爭的異化——從本來應該有的服務競爭、創新競爭、效率競爭異化為關系競爭、保護競爭、價格競爭。
其次,行業內從業單位的體制改革滯后,制約著行業發展方式轉型。目前行業內仍然有為數不少的事業體制勘察設計單位,部分勘察設計單位雖然已轉成企業,但仍然隸屬和依附于上級行政主管部門,這些單位往往在業務來源上受益于上級部門,在管理上又受制于上級部門,難以形成足夠的壓力和動力去推動自身的轉型。部分進入國資體系的大中型勘察設計單位,雖然從單位體制而言已完全企業化,但受制于國資體系日益濃厚的行政化管理方式和以產值規模為導向的業績評價影響,企業運作的短期化傾向難以克服,難以立足長期可持續發展角度去推進轉型。即便是民營勘察設計企業,大多也尚未完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之過去幾年民營企業生存環境總體呈現惡化趨勢,導致部分民營勘察設計企業經營的短期行為化甚至比國有勘察設計企業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次,行業內從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滯后,制約著行業發展方式轉型。勘察設計行業是智力服務性行業,人才是價值創造的核心要素,與市場接軌的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是激勵人才價值創造的最重要的機制動力。很多勘察設計單位在內部機制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但距離人才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升能降的目標還有相當距離。近年來由于投資的拉動,勘察設計單位任務較為飽滿,舊有機制的一些矛盾暫時被掩蓋,也導致部分勘察設計單位對機制改革推動遲緩。
三、“決定”進一步明確市場化改革方向,將助力勘察設計行業的改革發展,行業有望進入新一輪改革周期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詞,改革涉及的范圍、力度空前。雖然“決定”通篇直接涉及勘察設計行業不多,但在事關行業改革發展的一些根本性問題上指明了方向,將會對勘察設計行業未來的改革發展帶來深遠影響。
“決定”大大堅定了行業市場化方向的改革決心。“決定”首次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同時要求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這對于行業改革發展走到今天,一些既定的市場化改革目標與方向甚至開始發生游移和倒退的關鍵時刻,無疑打了一劑堅定改革決心的強心針,對于行業進一步堅定不移推進市場化方向的改革將起到巨大助力作用。
“決定”將有力推動行業管制的放松,并可能深刻改變行業格局。“決定”要求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要求削減資質認定項目;要求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清理和廢除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著力清除市場壁壘,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決定”的上述相關要求將使行業管理體制加快向“放寬準入、加強監管”方向改革,對于行業減少資質準入事項、克服各種形式的地區保護和行業壁壘將起到有力推動作用。行業準入管制的放松,將進一步深刻改變行業格局,預計企業資質的“價值”將不斷貶值,企業將加速從資質管理向品牌管理轉變,一些主要依賴于各種行政保護和資質資源的單位將面臨更大生存壓力。行業內兩級分化、優勝劣汰進程將進一步加速,各種形式的重組整合將持續擴大。
“決定”著力解決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業務市場過于依賴政府的勘察設計單位面臨更大轉型壓力。“決定”認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著力解決市場體系不完善、政府干預過多和監管不到位問題;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要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凡屬事務性管理服務,原則上都要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要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決定”的上述相關要求將使政府進一步從微觀市場活動領域退出,政府主導的投資活動將受到更大限制,政事、政企分開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對于目前業務過于依賴政府投資或政府直接委托的勘察設計單位而言,需要及早考慮應對之策。
“決定”為國有大中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提供新的可能——混和所有制。“決定”提出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決定”的上述提法,為長期難以破局的國有大中型勘察設計單位體制改革提供新的契機。勘察設計行業經過多年改革發展,業務模式已發生巨大變化,支撐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要素也從過去單一的技術向技術+管理+資本等多要素集成轉變。混和所有制模式有利于勘察設計企業整合支撐發展所需的多種要素資源,有利于打破過去非國即民的狹隘思路。目前貴州等地國資部門已出臺引入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戰略投資者對省屬國有企業進行改組改革改造的政策,已經在貴州省屬勘察設計企業體制改革方面起積極促進作用。
“決定”明確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國資體系下的勘察設計企業有望獲得更大自主發展空間。“決定”提出要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要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深化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制度改革,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決定”上述改革舉措一旦推行,將有利于國資體系下對國有企業管理方式的去行政化,有利于強化國有企業市場獨立法人地位,有利于糾正過于注重短期規模產值的業績評價導向,有利于國有企業更加關注長遠發展和推動戰略轉型,有利于國有企業深化內部機制改革。對于目前大量已進入國資體系的勘察設計企業而言,也將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