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司長杜忠明、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介紹情況并答記者問。
章建華介紹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
國家能源局局長 章建華: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攸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能源工作,2014年6月提出“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新時代中國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年來,我們深入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能源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消費側轉型牽引作用,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13年到2023年,煤炭消費比重從67.4%下降到55.3%,累計下降12.1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發電、水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從10.2%提高到17.9%,累計提高7.7個百分點。工業、交通、建筑和人民生活用能方式發生深刻轉變,油品質量實現由國三到國六標準“三連升”,對大氣質量改善做出了積極貢獻。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經濟發展“含綠量”顯著提升。
我們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著力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水平實現新躍升。2013年到2023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累計增長35%,原煤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水平,電力裝機、天然氣產量實現翻番。風電發電裝機從7600多萬千瓦增長到4.4億千瓦以上,增長了近5倍,光伏發電裝機從1900多萬千瓦增長到6億千瓦以上,增長了30多倍。2023年,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超過全球的一半,累計裝機規模占全球比重接近40%。西電東送能力超過3億千瓦,支撐了東中部地區約1/5的用電需求,長輸油氣管道總里程從10萬多公里增長到19萬公里,增長約80%。全國人均生活用電量從500千瓦時增長到接近1000千瓦時,翻了一番,14億人民用能需求得到有力保障。
我們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能源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推進傳統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能源產業競爭優勢,能源科技現代化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等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山東石島灣全球首座高溫氣冷堆商業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重型燃氣輪機研制不斷取得新突破。特高壓輸電、高參數煤電等技術保持世界領先。風電形成從設備制造、開發建設,到運行維護的完備全產業鏈體系,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紀錄,風電和光伏發電成本分別下降60%和80%。水電全產業鏈領先全球,建成單機容量世界最大的白鶴灘水電站。新型儲能、氫能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步伐加快。
我們不斷深化改革,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完善能源法治體系,加快能源市場建設,能源治理效能持續提升,能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深化。能源法治保障不斷強化,能源法草案已進入全國人大審議程序,電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修訂工作正有序推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加快建設,全社會用電量60%以上實現市場化交易配置。油氣市場體系初步形成,煤炭中長期合同制度和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能源改革紅利持續釋放,各類經營主體活力迸發,形成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
我們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擴大能源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務實開展國際合作,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能源國際合作全方位拓展。海外油氣合作區和進口通道進一步鞏固增強。巴西美麗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華龍一號海外首堆等一批標志性工程建成投產,與周邊7個國家實現電力互聯。成功打造“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兩大主場外交機制,中國—東盟、中國—阿盟等6大區域能源合作平臺落地見效,我國日益成為全球能源治理體系的重要力量。
中國式現代化對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持續踐行能源安全新戰略,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全力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來源:國務院新聞辦)